岑巩县客楼镇:党建引领促增收 群众“参”财有道
“我们年纪大了,只能干点手上活,最近天气好,天天来基地里挖药材,按每斤2元计算,一天下来大概有100块钱的收入呢。”岑巩县客楼镇白家坝村圪岭坳组村民肖有翠高兴地说。
炎炎七月,骄阳似火,也正是客楼镇白家坝村太子参的收获旺季。在白家坝村太子参种植基地里,空气中飘散的草药香扑面而来,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。他们在药田里挖掘药材,抡起三齿铁叉,拿起太子参,一抓、一抖、一放,一颗颗饱满的太子参装进编织袋、背篓里。
太子参又名“孩儿参”“童参”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。常用于脾虚体倦、食欲不振、气阴不足等疾病的治疗,具有益气健脾、生津润肺之功效。客楼镇土壤肥沃、气候温暖湿润,为太子参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【资料图】
“太子参从10月份开始种植,次年7月份开始采挖。在此期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为村民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。今年我们村种植太子参约2000亩,能带动700余人增收。”白家坝村党总支部书记金永祥说。
据悉,客楼镇近年来紧紧围绕“三个1万”主导产业,采取“党支部+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党支部带头发展和引进主体的模式,不断探索产业经济增长新方式,拓宽经济增长渠道,切实助农增收。其中,中药材产业拉动了客楼镇经济增长,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,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。客楼镇今年预计产出太子参400余万斤,产值3900余万元,带动全镇1000人就近就业。
下一步,客楼镇将坚持党建引领,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,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,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光莉 李卓檬
通讯员 班福丽
编辑 何小雨
二审 李昌焯
三审 张超
标签: